快速通道
查看自助手册》

对自杀一般有哪些错误认识?

发布时间:2014-06-06 15:27:18   访问次数:3055

      对于自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误解,有关自杀的误解如下:

    1)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自杀。事实上大量自杀死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动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事实上仅有少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具有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深地失望,失恋或者别的情感状态的正常人。

    5)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种遗传倾向。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6)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企图。他们大多数人能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长久地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免受自我冲突的威胁。

   (7)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危险可能结束。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后出现“欣然”期。

    8)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和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恢复的迹象。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做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9)自杀总是一种冲动性行为。事实上自杀有些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

 

对自杀的正确认识包括:

    1)是有规律可循的,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自杀一般有三阶段:自杀意念形成阶段;内心生死矛盾冲突阶段;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2)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谈论自杀也是自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80%的人自杀前向他人发过这类信号。

    3)即使情绪好转,自杀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4)一般人也会有自杀念头。据国外的某调查资料,30-50%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意念。我国周达生1990年的调查指出,大学生中有12%的人有过自杀意念。

5)对有自杀危险的人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使其得到充分的宣泄和疏导。

6)青少年自杀不仅仅是学习问题,父母感情、个人感情因素往往是他们自杀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资讯:为什么不提倡媒体宣传自杀事件?
下一篇资讯:学校自杀预防与干预有哪些基本策略?
版权所有 © 2009-2011 浙江大学 杭州创高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本系统授权给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使用,其他个人或组织使用属于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