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查看自助手册》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进程的第三步:催化互动与分享

发布时间:2014-06-06 15:33:16   访问次数:439

     催化学生彼此参与和互动,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辅导者之间的互动。

目的:彼此开放可以分享过去的成功体验,正视过去曾否定过的经验。只有彼此开放,才能做到彼此接纳并相互支持。

班级辅导主要应该是“非指示性的”,辅导者不应该对学生作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必需的暗示、忠告、说服等“指示性”手段也只能最低限度地使用,即力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怎么“导”——倾听→同感→判断→商量 。

顺其所思,予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动,投其所好,扬其所长,助其所为,促其所成。但有时也要“反其所思”。

2)“导”的操作原则——帮助发言学生澄清自己要表述的真实意义 / 引导学生考虑问题解决的可行性思路 / 不追究发言内容的错误,只注意问题解决的方向 / 多用鼓励性语词,避免批评与责难。

3)引导语的运用很重要,可参考以下用语:

你觉得…… /根据你的观点(经验)…… /据你所知……

你想说……你相信 ……你的意思是…… /你似乎 ……

我觉得你……可能你觉得……

我不敢十分确定,你的意思是不是……

我得到的印象似乎是 ……我猜想你是……

…… ……, 这是你的感觉(意思)吗?  等等。

上一篇资讯: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原则总结
下一篇资讯:什么是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版权所有 © 2009-2011 浙江大学 杭州创高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本系统授权给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使用,其他个人或组织使用属于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