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通道
查看自助手册》

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之二:行为主义流派

发布时间:2014-06-06 15:10:21   访问次数:1707

     行为疗法(behaviora1 approach)就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行为疗法的人性观与行为主义一样,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完全决定于外界因素。他们把人看做是一个完全被环境与遗传因素决定的反应式“机器”,通过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人的行为与性格就逐渐形成。

行为疗法工作者相信人类所有的行为,包括不适应的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所以,行为治疗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条件,用以引发来访者产生良好的行为。

有些心理治疗学派批评行为疗法只消除来访者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行为学派则认为自己的工作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消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其次还要在此基础上协助来访者养成适应良好的行为。有些研究也表明,行为疗法对当事人的治疗并非是表面化的,既治标又治本,是相当全面的。

 在行为治疗过程中,咨询师是相当主动的。他要决定自己有无能力帮助来访者;要协助来访者界定个人的问题所在;查清来访者的发展情况;确定咨询目标;更要针对来访者独特的问题探讨出独特的解决办法。简言之,咨询师往往要控制整个咨询过程。由于这个原因,有的人误认为行为疗法的目标纯粹是由咨询师一厢情愿制定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代的行为疗法与个人中心疗法一样,同样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良好关系是咨询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如沃尔普就提出:“对来访者所言,咨询师既不能有疑问,也不能作出批评,需要全部接纳,好让对方感到咨询师与其在同一立场上。”在这种治疗关系中,来访者就会充分合作,共同为设立咨询目标而努力。

不过,行为疗法虽然与个人中心疗法一样强调治疗关系,在治疗目标上两者却有相当大的差别。行为疗法反对用自我充分发展等作为咨询的目标,认为它大而无当,无助于咨询过程的进行。他们在设立咨询目标时,把重点放在来访者外显和特定的行为上,所以咨询目标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然后据此设计出适当的治疗过程,对治疗结果也可作出具体而客观的评估。

行为疗法的进行依赖人的三种学习行为:反应学习、操作学习和观察学习。

1)反应学习。反应学习源于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巴甫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人们很熟悉:向狗的嘴里放食物,狗就产生唾液分泌。食物为非条件刺激,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接着用任意的刺激,如光,和食物的呈现相结合,经过多次重复,最后光就可以不必依赖食物也会引起唾液分泌。光从而成了条件刺激,对光的反应则是条件反射。

当让条件刺激单独出现而不伴随非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消退,此过程叫做实验性消退。

 要使条件反射不消退而持续下去,需要通过反复的强化,即在呈现条件刺激的适当间隔时间内反复地伴随出现非条件刺激。由此可见,动物要学习一种新的条件反射,需要某种形式的反复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减弱直至完全消退。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主要源于斯金纳(BFSkinner)的研究。操作学习不是一种反应,而是一种冀图获得某种结果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所不能解释的,它的机理是斯金纳研究的操作条件作用。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对一次尝试的强化有赖于关键性的反应发生。如在斯金纳的实验中,饥饿的老鼠因意外地推动了杠杆而获得了食物,于是老鼠学会了推动杠杆以索取食物。这是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根本区别。

由上可见,同经典条件作用一样,强化物也是操作学习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不同的是,在操作条件作用中,如最终结果增加了某种行为的出现,该结果即使不是原先的目标,也同样可以作为学习过程的强化物。

3)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理论主要源于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和有目的的认知心理学二者的混合体。它企图对行为矫正原理和认知心理学作一更为平衡的综合。它不仅涉及常用的一些学习原理,而且还增添一些新的原理,尤其是重视自我调节的过程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传统的学习理论强调“在做中学”,“用不断的接近塑造复杂行为的连锁”等等,这些思想社会学习理论是采纳的。而且,与“在做中学”相比,社会学习理论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的学习是替代性地进行的,即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然后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而完成。观察者用这种方法,常常可以学习新反应,并在以后的某个时候表现出这些新反应。班杜拉研究了影响观察学习的各种因素,如示范者的刺激特点(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以及与观察者的相似性等)、示范的行为特点(复杂程度、是否攻击性反应等)、示范者的行为后果(是受奖励还是受惩罚,还是被忽视等)以及这些因素对完成示范行为的影响程度,并探讨了观察学习的机制和过程。

根据行为学习的一些原理,可以设计出许多行为治疗的技巧,如渐进法、连锁法、合同法、消退、模仿、刺激控制、自我坚定训练法和系统脱敏法等等。分别简介如下。

1)渐进法。在开始时,只要求对方做一些简单的行为,或复杂行为的第一步,接着便给予强化。然后,逐渐要求对方做复杂的行为或复杂行为的其他后继步骤。

2)连锁法。是与渐进法一起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当事人学习了一种积极的行为之后,渐渐减少或延迟给来访者强化,要求对方做复杂的行为才对他进行强化。

3)合同法。指在咨询前,用合同形式预先列出当事人希望矫正的行为和治疗中所采用的强化物。

4)消退。废除维持适应不良行为的一切奖励,从而减少出现这类行为的频率。例如,某儿童动不动就发脾气,而在他发脾气时,父母孤立他,不理睬他,这种急躁就可能被减弱。消退也被广泛地用于减少恐惧和焦虑。

5)模仿。前来咨询的人大多并不知道如何作出良好的行为反应。因此,他需要通过观察被认可的、被树为榜样的范例来学习。

他们将自己的行为与被模仿的榜样行为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在不断的模仿、比较、改进中,最终达到矫正自己不良行为的目的。

6)刺激控制。有暗示线索引起的事物,可以通过控制线索而得以控制。例如某人总在喝咖啡的时候抽烟,那么当他试图戒烟时就可要求他不喝咖啡,就是要回避促成问题行为(吸烟)的线索(喝咖啡)。另外,当事人还需要学会辨别对于某一特定行为而言,哪种情境适合,哪种情境不适合,这也是刺激控制的一种形式。例如,性格害羞的人必须学会辨别在他人的举止中,哪些迹象表示他的话是让人感兴趣,哪些迹象表明他的话让人厌烦。

7)自我坚定性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当事人的焦虑程度与训练其社交技能,以便使其能够自如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享受个人应有的权益并保护自己等。缺乏自我表达能力的人,往往会事事谦让,被别人占了便宜,还不敢言语。因此,往往缺乏安全感,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在自我表达训练的过程中,咨询师会让来访者幻想在假设的情形下,在咨询师面前,使用“我觉得如何如何”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协助来访者改变过去逃避式的谈话方式,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要求来访者在咨询以外的实际生活中也进行自我表达的尝试,在来访者作出努力之后,咨询师和其他人(如家属)要给予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不但会减轻来访者的内心焦虑,同时也有助于他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

8)系统脱敏法。这是以松弛为基础来消除来访者焦虑的方法,包括三个部分:肌肉松弛;焦虑梯度表;以想象的方法把焦虑情境与肌肉松弛相配对。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由咨询师按照来访者的情绪困扰程度定出等级;然后教给对方松弛的技巧;接着咨询师重述最不容易产生焦虑的情境,强化来访者的感受,使其通过松弛过程来达到脱敏的效果,直至解除焦虑。

上一篇资讯:朋辈心理辅导的工作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下一篇资讯:什么是心理咨询?
版权所有 © 2009-2011 浙江大学 杭州创高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本系统授权给浙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使用,其他个人或组织使用属于侵权行为